36架F15EX永久驻日替换48架老F15!美日联手打造“对华空中铁壁”

发布时间:2025-07-19 02:01  浏览量:2

2025年7月12日,两架美国空军的F-15EX“鹰II”战斗机降落在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,这是这款美军最新型四代半战机首次现身西太平洋前沿。这一动作看似是例行训练,实则暗含美国空军亚太战略的重大转型——从“临时轮换”转向“永久部署”,背后更牵扯美日同盟10亿美元级的军事现代化计划。

嘉手纳基地素有“太平洋枢纽”之称,常年部署F-15C/D,但老旧的机体已不堪重负。部分F-15C/D的飞行时长超过9000小时,维护成本飙升。此次到访的两架F-15EX来自佛罗里达州埃格林基地的第85测试评估中队,名义上是与驻日部队进行“融合训练”,实则为2026年春季永久部署36架F-15EX铺路——届时将直接替换48架F-15C/D,实现“减量提质”。

这两架战机刚从关岛参加完“坚定力量太平洋2025”(REFORPAC 25)军演。这场横跨3000英里、涉及400余架战机的大规模演习,其实就是美军“动态兵力部署”的缩影:用更少的飞机,通过高频次轮换和先进技术维持威慑。F-15EX的航电系统(如AN/ALQ-250电子战套件)能即时共享战场数据,恰好契合这一战略。

美军对F-15EX的依赖,某种程度上是“理想撞上现实”的结果。原计划用381架F-22全面替换F-15C/D,但最终只生产了186架,导致现役F-15C/D超期服役。而F-35的产能和成本问题(单机约8000万美元)进一步加剧缺口。F-15EX虽非隐身战机,但单机成本仅6500万美元,且能挂载7吨弹药(包括高超音速导弹),成为性价比之选。

波音公司为F-15EX注入的“黑科技”有不少看点:全玻璃化座舱简化操作流程,飞行员可一键切换空战/对地模式;开放式任务系统架构未来可直接升级AI辅助决策模块;保形油箱设计使作战半径达1800公里,覆盖东海至南海关键区域。这些改进让F-15EX成为美军口中“最强大的多用途现役战机”,但也引发质疑:在歼-20已部署东南沿海的当下,非隐身战机能否存活?

2024年7月美日联合宣布的军事现代化计划,明确将嘉手纳列为“核心节点”。这笔投资不是单纯换装战机:从地理上看,嘉手纳距台湾仅650公里,F-15EX挂载LRASM反舰导弹可封锁宫古海峡;技术上,日本三菱重工正参与F-15JSI升级,未来或共享F-15EX部分技术;在部署策略上,美军将保持F-35/F-22轮驻,形成“四代半+五代机”弹性配置。日本《读卖新闻》曾披露,美军计划在九州新田原基地追加部署F-35B,与嘉手纳形成“南北钳制”,这种布局显然瞄准了“台海有事”时的快速反应。

F-15EX的到来,标志着亚太空中力量进入“混合世代”竞争。对美军而言,用F-15EX承担日常巡逻、反舰等任务,可以节省F-35的隐身寿命;对解放军来说,需应对更频繁的电子战挑衅(F-15EX的AN/ALQ-250干扰距离达150公里);对日本航空自卫队而言,未来可能以F-15EX为蓝本升级F-15J,形成美日联合作战数据链。F-15EX就像空中“瑞士军刀”——虽不如隐形战机致命,但能全天候执行多样化任务,这正是大国竞争中最实用的战机。

从F-15C/D到F-15EX,不仅是装备更新,更是美国在“对华威慑”与“成本控制”间的精准平衡。F-35的维护时间高达50小时/飞行小时,而F-15EX的20小时/飞行小时更显得高效。不过,这种"新旧混搭"能否应对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僚机时代的挑战,仍需观察。#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##头条文章养成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