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头缝里挤石油:四川盆地页岩油破局记
发布时间:2025-07-31 18:27 浏览量:2
7月31日,中国石化宣布复兴油田探明地质储量通过国家评审,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正式诞生。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页岩油资源的空白,更标志着我国在陆相页岩油勘探领域迈出关键一步。
01 沉寂盆地的能源破局
四川盆地素有“富气少油”之称,长期以天然气开发为主导,石油资源占比不足1%。复兴油田的发现,首次在该盆地页岩层系中探明2010.06万吨石油和123.52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,实现西南页岩油“从无到有”的历史性跨越。
这一突破得益于地质理论与工程技术的双重创新。此前研究已揭示,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发育半深湖相页岩,具备高有机碳含量(TOC平均1.56%)、高含气量及微裂缝发育等特征,为页岩油富集提供了基础。而复兴油田通过自主技术,成功在埋深大、构造复杂的重庆东南缘岩层中“榨”出工业油流,验证了陆相页岩油的开发潜力。
02 技术攻坚: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
我国页岩油开采难度远超美国。北美页岩油多为海相沉积,而中国80%以上为陆相湖盆沉积,储层物性差、成熟度低,开采如“在毛细血管里采血”。
近年技术迭代推动破局:
地质工程一体化:通过微地震监测、三维地震压力系数预测等技术,精准锁定凉高山组“黄金靶体”,优化水平井轨迹设计;
压裂工艺革新:引入二氧化碳前置压裂技术,降低原油黏度,提升流动性。类似技术已在新疆吉庆油田成功应用,推动2024年页岩油产量创历史新高;
裂缝网络构建:针对四川盆地高应力、强变形特征,研发差异化压裂方案,激活纳米级孔喉系统中的油气。
03 万亿级资源接替区的崛起
复兴油田的突破,为四川盆地开辟了页岩油气勘探“双战场”:
纵向拓展:除凉高山组外,千佛崖组一段③层页岩在川东北普光地区试获日产10.4万立方米高产气流,证实侏罗系多层系资源潜力;
横向联动:中国石化计划强化盆地陆相页岩油整体评价,落实“第二个页岩油增储阵地”,与涪陵、威远等海相页岩气田形成常规-非常规资源协同开发格局。
据预测,仅川东北通江生气中心页岩气资源量即达3.3万亿立方米,而全国页岩油三级储量已超60亿吨,非常规油气正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接替。
04 挑战犹存:向深层、向效益进军
当前开发仍面临核心瓶颈:
深层技术壁垒:埋深超3500米的页岩储层改造难度大,泸州深层页岩气井套变率高,压裂效果受限;
经济效益平衡:页岩油单井成本高达数亿元,需通过平台式钻井、工厂化作业降本。专家呼吁建立四川特色地质评价标准,避免“盲目复制北美模式”;
生态协同发展: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强调,需构建企业与地方政府、民众的利益协调机制,推动千亿立方米气田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。
结语:页岩革命的东方答卷
从涪陵页岩气田十年稳产,到复兴油田“破茧成蝶”,中国页岩革命正以理论创新、技术自主、管理协同三大支柱,重塑全球能源版图。随着国家“七年行动计划”纵深推进,更多“藏在石头缝里的石油”将涌向地面,为中国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增添底气。
地质家的锤子敲开岩芯,
工程师的压裂泵唤醒沉睡亿万年的烃链——
这场向大地深层索要能源的战役,
复兴油田只是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