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诈老陈“炮轰”助农直播,90%都是假的?

发布时间:2025-07-24 23:20  浏览量:2

“我不敢说百分之百,90%以上助农都是假的。”

曾经的反诈警官老陈,如今又捅了马蜂窝。这一次,他把矛头对准了火热的“助农直播”,直言不讳地撕开了这个看似光鲜的行业的遮羞布。

“农民没拿到实惠,钱全被主播和供应链赚走了”

老陈的话,扎心却现实。他提到甘肃民勤的瓜,19.9元10斤,农民最终只赚2.5元。剩下的钱去哪儿了?物流、包装、主播佣金、平台抽成……层层扒皮后,所谓的“助农”成了主播和供应链的狂欢,农民依旧是最底端的“工具人”。

更讽刺的是,农民甚至无法直接对接主播。老陈直言:“你有那份心,也没办法真的帮到他们。”助农直播的链条里,农民是被动的,话语权在流量和资本手中。

“我还有啥不敢说的?”

老陈的“狂”,从来不是哗众取宠。从反诈警官到如今的“打假测评人”,他始终带着一股“较真”的劲儿。尽管他坦言“打假难度太大”,甚至“还没找着门路”,但他依然选择用行动去验证——去民勤卖瓜,就是他的一次“实地测评”。

这种“莽撞”背后,是对行业乱象的不满,更是对农民真实处境的关切。

助农直播,到底助了谁?

老陈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。近年来,助农直播屡屡翻车:高价农产品被曝成本极低,主播夸大宣传,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农民的产品。流量至上的逻辑下,助农成了“助演”,农民成了背景板。

2023年9月,四川省凉山州通报“凉山曲布”“赵灵儿”“凉山孟阳”等网红团队虚假助农带货案。经查,2022年7月起,成都某MCN机构物色当地素人,设计剧本,以破旧房屋为背景,打造“大凉山原生态”人设,发布“偶遇”“助农”等虚假短视频博取流量。

该团队通过网店和直播,以“助农”“原生态”为名,从外地低价购入蜂蜜、核桃等产品,假冒“大凉山特产”高价销售,涉案金额超千万元,波及20余省市。

同期,网红“凉山孟阳”“凉山阿泽”也被查出虚假宣传,低价购入雪燕、羊肚菌等冒充“凉山特产”销售,涉案金额同样超千万元。

该案揭露部分“助农直播”实为骗局,利用公众善意牟利,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及凉山农产品声誉。

真正的助农,不该是“一场秀”,而应该是让农民真正受益。如果连最基本的利润分配都做不到公平,所谓的“公益”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收割。

老陈的“孤勇”,能唤醒什么?

老陈的直言不讳,注定会得罪人。但行业需要这样的“搅局者”,去打破虚伪的泡沫。助农不该是流量生意,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帮扶。

希望老陈的这次“测评”,能撕开更多真相。更希望有一天,农民不再是被动的“配角”,而是真正的主角。

清扬君点评:

反诈警官老陈虽不完美,却敢揭开行业黑幕,这份勇气值得肯定。助农直播本是好事,但若缺乏规范,很容易沦为“黑心买卖”。不过老陈的看法仍有盲区:把农产品卖出去只是第一步,让农民持续增收才是核心。农产品非标、易腐、物流贵、毛利低,而主播或供应商并不愿意因为助农而放弃太多“利润”,这些痛点不除,助农便难长久。因此,比“一时热度”更关键的,是建立一套可复制、可迭代的长期机制。

图源;视频截图